[舆情监测]宝格丽舆情如何监测
本篇文章1768字,读完约4分钟
「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」国家发布了一个重磅消息,说从今年5月1日起,我国制造业的增值税税率从原来的17%降到16%。虽然只降低了一个点,但是对于制造业来说,毫无疑问可以增加大概两千四百亿的利润。当然,制造型企业要想活下来,更重要的在于自身的转型和升级,而转型中工业互联网应该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方向。有市场机构调查和预测,未来15年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1.3万亿元,而91%的制造型企业都计划采用工业云,用工业互联网来改造传统企业。那么,到底什么是工业互联网呢?简单来说,它是把传统制造工业与互联网科技结合,实现智能生产,也就是互联网+制造。这个定义至少涵盖3个方面:·一是企业内部的智能工厂;·二是企业之间的智能协作生产;·三是和消费互联网、社交网络进行更大的整合,形成一个超级网络。接下来我们来点干货,结合一些传统企业的案例,跟大家探讨下转型工业互联网必备的4大要素。*个要素是自动化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机器换人。有个小厂是专门生产捕鼠板的,就是那种板上面有强力胶水、用来粘老鼠的。这个厂老板遇到了个头疼的事工人整天要求加薪,动不动就罢工搞事情。老板一合计,本身捕鼠板这玩意成本高、利润薄,咋整呢?他不是学工科的,但他跑到电子市场里头去找那些电子元器件,研究各种机器的结构,后来竟然发现可以把喷墨打印机的原理运用到抹胶水上面,于是他就找人弄了台自动抹胶机,去替代原先那一帮专门抹胶的工人。后来,他又整了个自动传送板子的机器,连专门放板的那些工人也给炒掉了。就这样一家小小的工厂,竟然实现了无人作业,你说神不神奇?德国人说工业1.0是机械制造时代,工业2.0是电气化和自动化时代,工业3.0是电子信息化时代,工业4.0是信息物联网时代。现实中,我们很多企业连2.0还没达到,也许你会有置换成本成本太高、自己不懂技术不懂研发等各种理由,但日益飙升的人工、租金、原材料等成本早就在强迫你做出改变了。我之前跟大家分享过我们单仁资讯的一位企业学员,叫做朱杨林。他原先是做普通塑料制品的,可是现在的他的企业却是做3d打印的,并且在业界首屈一指。朱杨林一开始就是自学,他把所有和3d打印技术有关的中文书籍都买回来读一遍,当然他不是要成为专家,而是找出了书中的技术专家和人才,去取得、寻求合作。机器换人是一个趋势,它绝对不是只属于像富士康这样的大企业,在这样一个技术开放、资源整合的时代,中小企业也可以努力去尝试。第二个要素是数据化,这是企业未来竞争的核心。根据美国通用电气和德国一些智能工厂的观点,要想实现工业互联网生产设计需要具备三大步骤:·首先就是收集各项生产数据。方法是在机器上大量使用和安装传感器,从而让机器本身变得更加智能化,这一步也叫做智能化嵌入。比如上海赛科,这是一家主要生产乙烯的公司,它通过在汽轮机、压缩机、风扇、泵等机器上安装传感器,获得机器震动、温度、排放等数据,从而提前发现机器故障隐患,在*时间做出维修响应。就这样一项工作,每月能挽回超过1200万元的非计划停机生产损失。·其次的步骤是虚拟化设计,就是用尽量多的软件去完成原有的产品设计、样品制造、性能测试,乃至各种模拟和仿真。这简直就是产品开发的神器啊,它在产品的整个上线流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·有了虚拟化设计之后,才会进入自动化的制造环节。智能机器就会按照原先设计和模拟好的流程进行生产。我们今天很多人都在说柔性化生产,没有前面这3步,柔性化便很难实现。我们以青岛红领的例子来简单说明一下:·红领通过前端销售平台收集各种个性化需求,之后统一传输到后台数据库中,存储在一个芯片上,形成数据模型,这就是数据化的过程;·然后它会在计算机上面完成服装打板,分解成一道道独立工序,这是虚拟化设计的过程;·zui后向生产流水线传达指令,进行模块化、标签化的生产。比如红领每裁一张布料,工人会根据电脑提示调整裁剪方式,从而实现个性化生产。第三个要素是流程化,将带来小批量、个性化、分布式的生产方式。大家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苹果公司没有车间、不生产一台手机,可是它却牛到不行?关键并不在于苹果掌握了核心技术,zui大的原因是它控制了各个制造环节的流程,它是这个产业链关键的设计中心。具体来说,一部手机可以被拆分成若干个碎片组件(也就是零部件),然后再碎片成若干个工序。「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」
标题:[舆情监测]宝格丽舆情如何监测 地址:http://www.leixj.com/new/11963.html